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公益資訊 > 小學公益教育課程對學生日常行為的影響
小學公益教育課程對學生日常行為的影響

2013-06-05 來源 :??作者 :

    優(yōu)良的德育品質是通過日常行為感受潛移默化的作用于人的感性層面,從而可以影響人的氣質、性格等深層因素。小學公益教育課程通過讓學生在生活中做公益事情來對學生日常行為產生影響是非常重要的。下面通過學生的體會來看看小學公益教育對學生行為的影響。

  一、孩子說,參加公益勞動是光榮的。

  2012年假期,我們二年級四班的小伙伴以小組為單位為社區(qū)志愿服務。我們去撿白色垃圾,讓我懂得了美好的環(huán)境需要社區(qū)中每一個人來愛護,我們去圖書館當小小志愿者——擺齊圖書,讓我知道了學習是需要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的。我們去健身廣場擦健身器材,明天爺爺奶奶鍛煉時看見干凈的器材,一定會夸我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我們去養(yǎng)老院為老人慰問演出,為老人送去溫暖和關心的同時,讓我體會到爺爺奶奶的寂寞和孤獨。。。。。。

  老師說“金錢不能代表一切”。參加公益勞動是光榮的,不要報酬的,不斤斤計較的。公益勞動是為社會公共利益而勞動。積極參加公益勞動是為社會盡力,是熱愛勞動的表現。媽媽說:多參加公益活動能讓我們學會獨立。我覺得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是快樂假期的一部分。每當我想到養(yǎng)老院爺爺奶奶慈祥的笑臉,、小區(qū)干凈整潔的環(huán)境。。。。。。我們感到非常自豪與驕傲。

  二、家長說,參加孤兒院活動后懂得了感恩。

  自從兒子參加關心孤兒院孩子的公益活動以后,在他身上明顯能看到它的變化。他有了感恩的思想。這個變化與他以前的行為是多么大的差距啊。就拿平時來說吧,家里做什么好吃的都是讓他先吃讓他多吃,因為從小就覺得大人吃不吃無所謂,所以也沒把這事當回事, 一直持續(xù)著。

  這次,我們參加學校學生家長組織的去孤兒院看望孤兒的公益活動剛開始她覺得出去就是很開心的事情。但是他看到那些孤兒時,他就問什么是孤兒?我告訴他孤兒就是沒有父母的孩子,他點了點頭。我們把事先買好的吃的,玩的,學習用品帶到了孤兒院。正當他們吃午飯,我們把禮物送給了他們 ,他們都會說謝謝!吃完飯后,他們很開心地一起游戲一起看書,一起講他們的故事。天晚的時候,孤兒院的小朋友看到我們要領著自己的孩子離開這里,他們都舍不得地掉下了眼淚。兒子問,媽媽他們怎么都哭了,是不是他們看到我們有爸爸媽媽的愛,自己卻沒有,傷心了是嗎?我點了點頭,又補充說也是對你們不舍。

  在回去的路上幾個小伙伴都沒有了來時的興奮,他們好像多了很多心事。好像瞬間就很長大了好多。從那天起,我發(fā)現他知道感恩了,他會在吃東西時先主動給我們,不吃都不行。在街上看到路邊有乞討的他會主動讓我給錢,說媽媽你看他們多可憐啊!我做好飯他會主動說媽媽您辛苦了。聽到這句話我的付出我的累瞬間化為了烏有。

  我想,類似這樣的公益活動參與多了,他們從小知道感恩關心別人的思想就會牢固,我想們長大了也不會是個壞孩子。因為有善心的人是充滿愛心的!(北京燕山前進第二小學王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