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高文興 想象一下,在300多人的咖啡館里,一邊喝著咖啡,一邊討論著共同關注的話題,會是一種什么感覺呢?7月12日,來自深圳社會各界的300多位深圳市民就在慈展會的首日感受到了這種全新的開會方式——世界咖啡館。 12日下午,慈展會將一個巨大的咖啡館搬進了6號展館的二樓平臺,邀請了300多位深圳市民,就“深圳如何打造志愿者之城”這一話題進行探討。當天,參會者來自政府部門、企業(yè)、公益組織、媒體、普通民眾等社會各界,為深圳市打造志愿者之城獻計獻策,場面十分熱烈。 自1989年起步以來,深圳志愿服務事業(yè)在全國率先探索推進。20多年來,我國內(nèi)地第一個法人義工組織、第一批國際志愿者、第一部義工法規(guī)、第一個“義工服務市長獎”均在深圳誕生。2011年,深圳市委、市政府下發(fā)了《深圳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志愿者之城”的意見》,至此,深圳也成為全國第一個系統(tǒng)提出建設“志愿者之城”的城市。 一座城市的公益夢 在此次的世界咖啡館現(xiàn)場,來自中央財經(jīng)大學的劉思城老先生表達了自己的心愿,雖然他已經(jīng)73歲了,但是未來仍然希望參加公益服務,幫助那些處在家庭糾紛問題中的家庭。劉老先生的心愿背后,是一座城市的公益夢。 此次世界咖啡館針對“深圳如何打造志愿者之城”展開了三個回合的討論,第一回合是分享“在深圳市聽到的志愿者故事或親自參與的志愿服務經(jīng)歷”,第二回合是探討“志愿服務對深圳產(chǎn)生哪些價值或影響”,第三回合才是討論“深圳打造志愿者之城具有哪些優(yōu)勢或資源,還有哪些關鍵點要突破”,由淺入深地引導參會者進行有效的思考。每一輪話題過后參會者都會進行換桌,即每輪的討論對象都是各不相同的,這增加了參會者聆聽各種聲音的機會。 “深圳如何打造志愿者之城”是一次針對深圳市民的大會,更是一次針對深圳市志愿者的大會。首屆慈展會正是通過此次活動,聽取民意,獲知深圳志愿者的心聲,征求深圳如何進行志愿之城建設的意見。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咖啡館的會議形式不同于其他類型的會議,可以解決多人開會,多人發(fā)言的問題。在討論過程中,形成多元、豐富的提議,獲得不同的觀點,進而匯總分類,達成統(tǒng)一的認識。 目前,深圳市志愿者人數(shù)為352,009人,約占常住人口的3%。根據(jù)深圳義工服務事業(yè)發(fā)展研究調(diào)查,深圳市志愿者平均每人每年提供志愿服務時間約30小時。志愿服務已經(jīng)成為深圳的一種城市基因,很多人已經(jīng)將志愿服務融入了生活,其中大多數(shù)都是年輕人,而像劉思城這樣的老人也越來越多,志愿服務不分男女老少,不分階層。 根據(jù)深圳市委下發(fā)的“志愿者之城”建設指標體系,到2015年,全市志愿者人數(shù)將占常住人口比重的10%,參與志愿服務的社會組織數(shù)要達到1000個,然而這和美國的志愿者人數(shù)占總人數(shù)的56%的比例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小玩偶、便簽貼和海報紙 記者在現(xiàn)場也感受了這樣一種特殊的會議模式。在現(xiàn)場布置上,組委會非常用心地營造了咖啡館的氛圍,將所有會議用桌變成了咖啡桌,并在現(xiàn)場設置了咖啡區(qū),使參會者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專注主題討論,發(fā)表真實意見。開會的工具還使用了小玩偶、便簽貼和海報紙,便于參會者記錄討論過程的意見,更有效地溝通和總結。 通過三個回合的討論,每桌將各自討論的內(nèi)容以關鍵詞的形式記錄在便簽貼上,大會通過對關鍵詞的歸納,提煉參會者總結的方向。比如在關于“志愿服務對深圳產(chǎn)生哪些價值或影響”這一回合的討論中,“傳遞愛”、“無償奉獻”、“促進溝通”、“幸福感”、“和諧”等關鍵詞多次被提及。 一位綽號叫“熊貓”的參會者說:“我覺得深圳的義工氛圍是深圳獨一無二的,這是因為深圳有一顆強大的包容心。我們做好事除了得到內(nèi)心的收獲,更重要的是結交了正面的朋友。還要強調(diào)一點的是做公益不是單向的給予,在給予的同時,我們每個人都在收獲。就像一位前輩說的,做公益就是減法,把我們每天的壓力減掉一點點。” “一次真正的市民大會” 對于深圳如何打造志愿者之城,參會者在相互引導下迸發(fā)出了各種不同觀點,但更多的是達成了相當數(shù)量的共識。而咖啡館這種貼近百姓的形式,更利于促進普通市民的參與積極性。 來自深圳航空的飛機工程師盛瑋麗就激動地對記者講述了參加“世界咖啡館”活動的感觸。她認為,首先,社會應該端正對于公益、慈善和志愿者的態(tài)度,不要給受助人群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也應該對好人好事做更加準確的定義,即“關愛無大小,慈善無深淺”。“世界咖啡館”這樣的活動是利于傳播這樣一種從小處著手的消息的。第二,社會應該加強對于公益和慈善事業(yè)的宣傳力度,讓義工、社工之外更多的普通人來了解公益,應廣泛利用諸如公交電視、網(wǎng)絡等新興媒體。第三,讓社會資源和受助人群有辦法互相進行尋找和匹配,這才是當今公益事業(yè)的重中之重。 中山大學公益慈善研究中心研究員、廣東省千禾社區(qū)公益基金會秘書長胡小軍表示,我們的公益只有扎根于普通人才能煥發(fā)出可持續(xù)的生命力。他還說:“每個人在深圳打造志愿者之城的過程都承擔著三重角色,第一重是開拓者,第二重是推動者,第三重是見證者。” 據(jù)悉,此次活動結束后,組委會將把每組討論的內(nèi)容進行整理總結,匯集建設性的觀點將發(fā)表在慈展會的官方網(wǎng)站上,以饗每位參與者。同時還將形成報告,呈交深圳市《“志愿者之城”政策指標體系》制定的相關部門,推動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梢哉f,此次在深圳開展的“世界咖啡館”,是一次真正的市民大會。深圳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動和參與,見證深圳志愿者之城的建設和推動。 鏈接>>> 世界咖啡館于1995年由Juanita Brown提出,是一種集體的對話方式,適用于共識創(chuàng)造和解決問題,強調(diào)尊重和鼓勵每個與會者獨特的見解。對話的進行藉由咖啡桌主持人引導四至五人的小團隊對談,且不斷移動參與者至不同桌次,以交換、分享與散播不同角度、不同心境之想法。經(jīng)由關鍵問題的引導與溫馨會談氣氛營造下,使與會者能有更深的共識與解決問題之方法與有效的行動。 |